新闻中心
News

首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观察

碳纤维行业研究:碳纤维产业形势

时间:2022-03-15 浏览量: 字号:
 


1       
碳纤维国际市场情况    

全球碳纤维需求稳健增长
风电占比最高

自 2010 年以来,全球碳纤维需求量保持稳健增长,从 2010 年的不足 5 万 吨攀升至 2020 年的 10.7 万吨,主要得益于碳纤维的下游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同时在很多领域对传统材料的替代程度日益提升。2020 年,虽然部分下游行业受疫情冲击,但全球碳纤维的整体需求量较 2019 年仍有提升,增长势头未减。






从碳纤维应用领域来看,2020 年风电叶片对碳纤维的需求量占比最高,且较 2019 年有 3pct 的增长,是需求占比增长幅度最大的应用领域。民用航空方面受疫情严重影响,致使航空航天领域碳纤维用量明显下滑,其需求量占比从23%下降至 15%,但由于航空航天级的碳纤维材料价格高昂,其碳纤维产品需求金额仍然占据首位,高达 38%。从碳纤维产品类型来看,2020 年大丝束产品需求量占比增长最为显著,从 41%提升到 45%,原因是大丝束产品在风电市场驱动下需求增长强劲。




美日碳纤维产能久居前列
中国碳纤维发展驶入快车道

从 2020 年世界碳纤维产能的区域分布来看,美国、中国大陆和日本位列前三甲,合计拥有全球总产能的60%。根据赛奥碳纤维数据,美国运行产能为37300吨,占全球总运行产能的 21.7%,主要为赫氏及部分日资企业(如东丽)。中国近年来在整体产能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其中大陆碳纤维运行产能已占到全球总运行产能的 21%,相关生产企业以吉林碳谷、中复神鹰等内资碳纤维企业为 主。日本碳纤维运行产能为 29200 吨,东丽、帝人、三菱三大本土巨头是供应主力。


从 2020 年全球碳纤维企业产能排名来看,日本东丽(Toray)、德国 SGL碳纤维、日本三菱(MCCFC)、日本帝人(Teijin)和美国赫氏(Hexcel)位居前五,日资企业实力显赫。2020 年日本东丽、日本三菱和日本帝人合计碳纤维运行产能约为 5.6 万吨,而同年日本国内运行产能仅为 2.92 万吨,原因是日本碳纤维企业在世界多地开展投资并购活动,在北美、欧洲等区域均有布局,其中日本东丽在美国的产能规模甚至超过本土。

无论是自建产能还是并购产能,日本东丽(Toray)都位居首位。日本东丽1926 年创立之初从人造丝制造起步,随后根据市场需求不断丰富自身产品体系,陆续研发出了合成纤维、树脂、薄膜等尖端材料,并将产品推广至全球,成为世界材料领域无可争议的“领头羊”。




2020 年全球新增的碳纤维产能中,中国大陆企业表现出色,吉林碳谷、中复神鹰、光威复材三家企业共增加产能 6000 吨,是世界新增产能的主要贡献者。





2       
国内市场情况    

我国碳纤维工业起步早
历经磨砺终迎来曙光

我国碳纤维工业的起步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60 年代,国家大力扶持碳纤维产业发展。自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重新启动碳纤维国产化进程,并取得重大突破,成功打破国外技术装备封锁,解决了碳纤维领域的“卡脖子”问题。目前,我国碳纤维品种的丰富和质量的不断提高,碳纤维生产及应用成本不断下降。我 国已经建立起从 CCFM-550(M55J 级)、CCF-4(T800 级)、CCF-3(T700级)、CCF-1(T300 级)的聚丙烯腈碳纤维的制备技术研发到工程化,再到千吨级产业化的完整的产业体系,具有产业化能力的碳纤维产品已经涵盖高强、高强中模、高模、高强高模四个系列。

中国的T300级碳纤维系列性能基本达到国际水平,航空领域应用渐趋成熟,民用市场也逐步开拓;T700 级高性能碳纤维突破了干喷湿纺工艺,产业化生产及应用正在加速。此外,中国创新性开发了湿法纺丝 T700 级碳纤维制备工艺,产品已应用于航空领域。在实验室条件下,T1000 级、T1100 级、M55J 级高性能碳纤维已经突破关键制备技术。我国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技术水平和产业化程度逐步提升。




碳纤维供不应求
产能集中于核心龙头企业
   
我国碳纤维市场正处于供不应求的态势。 2020 年中国碳纤维总需求量为4.89 万吨。2020 年国产碳纤维销量仅为 1.85 万吨,其余依赖进口,供不应求,国产替代空间较大。根据百川盈孚数据,截至 2021 年 10 月,中国碳纤维产能虽达 4.18 万吨/年,但是由于技术水平等的制约,行业总体产能的开工率并不高,行业长期以来存在着“有产能而无产量”的现象,目前我国碳纤维库存量已降至低位。

我国碳纤维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产能主要集中于头部企业。我国现有超过30 家碳纤维企业,数量较多,但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单线名义产能仅为百吨级,远小于市场化生产规模。目前我国碳纤维行业产能的 CR5 约 77%。头部企业主营细分市场有所区别,例如中简科技主营小丝束碳纤维,主要应用于军备、航空航天等高端精密领域,光威复材的主营产品军民两用,应用范围较广,而吉林碳谷主营原丝。





我国碳纤维产能正逐步扩张,国产替代道路光明。随着我国碳纤维生产企业在高性能碳纤维领域不断取得技术突破,我国碳纤维的进口替代步伐有望进一步加速。“十四五”期间,我国碳纤维及原丝的有效产能将快速扩张。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规划及在建的碳纤维产能共计 14.07 万吨/年,数量十分可观,且产能利用率稳步提升,预计未来我国碳纤维供需紧张的格局将逐渐缓和。





文章来源 | 光大证券
                赵乃迪



走进楚江
企业概况 董事长致辞 企业文化 企业历程 组织架构 产业布局 战略规划 资质荣誉 社会责任 联系我们
新闻中心
新闻动态 产业观察 专题研究
楚江产品
精密铜带 高端铜导体 铜合金线材 精密特钢 碳纤维复合材料 高端装备及新材料
技术研发
先进铜基材料研发 军工碳材料研发
投资者关系
股票信息 管理制度 最新公告 定期报告 调研登记 投资咨询 公司研报
人才发展
人才战略 感受楚江 招聘岗位 我要应聘